12/28 潛水的初體驗~

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

事實上,有沒有中文的潛水教練好像一點用都沒有,
我還是必須要k那本英文的課本,
而且看錄影帶也是我們自己在看,他只說有問題的時候叫他,
還好先看過了英文課本,影片裡面的用字遣詞跟書中的沒差多少,所以問題不是很多。
看完影片之後,有一對情侶跟我們一起去上潛水課程,
後來知道他們已經潛水過很多次了,難怪他們有如魚得水的感覺。

第一天的潛水課程是在游泳池教學,上的是如何裝卸潛水器材,以及基本的水中動作。
浮力控制裝置(BCD)是一件像夾克的東西,他上面可以加裝呼吸器(regulator)、第二呼吸器(Alternative air source regulator)、浮力控制器(inflection/deflection)、氧氣表(SPG)、跟氧氣桶(tank)。首先將Tank綁上BCD,然後再將regulator system與Tank連接,確認氧氣含量,很簡單的完成!

就是長得像這樣!



穿上潛水衣之後,還有一個東西叫做重力帶(weight belt),有看過「火星來的孩子」應該可以想像,這是用來預防我們飛出地球的東西,到了水底下這個如同無重力的世界,也需要weight belt讓我們可以接觸水底下的地表,接下來就是將BCD連同Tank穿到身上,就變成了一般電視上看到的樣子。

戴上Mask跟Snorkel,走到泳池邊,穿上蛙鞋,右手扶住Mask跟Regulator,左手抓著weight belt,往前跨一大步,就完成了潛水課程的一小步,正式下潛了。

在水裡,練習了一些基本動作,「面鏡進水排除」、「regulator與Snorkel交換」,「重新使用呼吸器」、「面鏡鬆脫、戴上」、「裝卸重力帶」、「重新穿脫BCD」,「水中浮力控制」、「SESA(水中緊急上升)」。

此時心中想著,等到這個課程結束,希望到了Carins之後,進了大堡礁,希望可以看到更美的景色,回台灣之後,也可以到墾丁、東北角,到綠島、蘭嶼、澎湖,看到更多更不一樣的台灣。

1 意見:

shin 提到...

我去過墾丁浮潛(國中時期),記得那時的珊瑚很多白化了;也去過澎湖的浮潛,記得是灰濛濛的,只隱約看得到幾個珊瑚和小魚;或許潛更深會有不同的景象吧~~